RAOR SQUAD 彈力帶&彈力繩|居家健身全攻略

居家必備!彈力帶健身攻略:簡單好上手,輕鬆鍛鍊全身肌群

你需要的裝備 Gear

彈力工具分為兩大類:LOOP 環狀彈力帶(適合深蹲、硬舉、引體輔助、髖膝穩定)與TUBE 把手型彈力繩(適合胸/背/肩推拉與單側訓練)。下面提供兩個商品卡作為示例:

RAOR SQUAD 彈力帶(LOOP)產品圖
彈力帶(LOOP 環狀彈力帶)
深蹲、硬舉、輔助引體與髖膝穩定訓練。
RAOR SQUAD 彈力繩(TUBE)產品圖
彈力繩(TUBE 把手型)
胸背肩推拉、二頭三頭、單側控制更精準。
安全檢查:使用前留意是否有裂痕、發白、黏著或過度老化;若有破損請立即汰換。

配件一覽與用途 Accessories

把手 配件示意圖
把手:握感穩定,胸背肩推拉用。
腳環 配件示意圖
腳環:綁踝做側抬腿/後踢腿,髖外展/伸展。
門擋 配件示意圖
加大門擋:固定於門上/中/下,解鎖更多角度。
連結扣 配件示意圖
鐵製連結扣:快速更換把手、腳環、連結帶。
連結帶 配件示意圖
加厚連結帶:將 LOOP 與配件銜接,或串多條 TUBE。
拉力桿 配件示意圖
鋼製拉力桿:三節旋接,模擬槓鈴做深蹲/划船/推舉。
配件操作:請參考購買產品所附贈的配件使用說明。

選擇阻力與訓練安排 Progression

  • 選帶原則:良好姿勢下 8–15 下;最後 2–3 下吃力但不失型。
  • 加強阻力:換更硬等級、縮短帶長、或串多條帶。
  • 進階方法:放慢離心 3–4 秒、頂點停留 1–2 秒、單側訓練、提升 RPE。
  • 每週建議:新手全身日×2;進階上/下分化×3–4。每動作 3–4 組×8–15 下。
出力吐氣、回程吸氣;脊椎中立、肩胛先定位再推/拉。

動作庫 Movements

背肌

背肌訓練示意:高位下拉、坐姿划船、臉拉

胸肌

胸肌訓練示意:站姿胸推、飛鳥、上斜胸推

肩部

肩部訓練示意:側平舉、前平舉、肩推、肩外旋

二頭、三頭

手臂訓練示意:二頭彎舉、槌式彎舉、三頭下壓、頭上三頭伸

腿環 / 下肢

下肢訓練示意:深蹲、羅馬尼亞硬舉、弓步、髖外展/後踢腿

核心、俯地/引體/深蹲延伸

核心訓練示意:Pallof Press、卷腹、俯地划船、彈力帶深蹲

三套示範菜單 Programs

A. 新手全身(每週 2 次)

  • 坐姿划船 3×12(門中)
  • 站姿胸推 3×12(門中)
  • 深蹲 3×10(LOOP 或拉力桿)
  • 側平舉 3×12
  • 二頭彎舉 2×12
  • Pallof Press 2×12/側

B. 進階三天分化(上/下/全)

  • 上:胸推、飛鳥、划船、臉拉、三頭伸、側平舉(各 3×8–12)
  • 下:深蹲、RDL、弓步、髖外展/後踢腿(各 3–4×8–12)
  • 全:拉力桿推舉、單臂划船、槌式彎舉、Pallof、死蟲(3×10–12)

C. 進一步挑戰(每週 4 次)

  • 每動作 4×8–10;離心 3–4 秒;最後一組等長停留 10 秒。

常見問題 FAQ

  • 彈力繩/帶怎麼調整長度? 打結縮短、繞在固定點、用連結帶/連結扣對折或加長、腳踩改變長度。
  • 用拉力桿深蹲,彈力繩/帶太長? 用連結帶或連結扣把彈力繩/帶對折,這樣等於縮短一半長度,同時增加阻力。
  • 何時更換更硬阻力? 良好姿勢下能做超過 15–20 下時進階或縮短帶長。
  • 有紅腫熱痛、開放性傷口或急性受傷請先就醫;若有腰椎/關節問題,務必尋求專業建議。

本教學僅供本公司客戶使用本公司產品參考。請自行評估健康並遵循醫囑;若有不適立即停止並就醫。非使用本公司產品,或因不當使用本教學或本公司產品所致之任何損害,本公司不負賠償責任。

本網站所有資料之著作權、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(含文字、圖片等),均為島嶼穩動&RAOR SQUAD 原創。未經許可,禁止任何形式之複製、重製,或直接/間接作為商業用途使用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